三亚迈向生态宜居城市,我们距离生态宜居还有多远?

2017-08-0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最大优势,也是发展的最大本钱。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三亚正积极推进生态修复项目工程,努力朝着“生态宜居”城市这个目标迈进。

“将生态环保与开发建设统筹好,绝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搞建设,只有保住了三亚的生态环境,才能保住三亚发展的最大本钱”;“要坚决保护好三亚的生态环境,按照中央提出的‘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当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市”……无论是实地走访调研还是例行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严朝君都高度重视三亚的生态环境,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把控,做好统筹规划。

加大全市11条河流整治力度

“要把三亚河治理作为生态修复的首要任务来抓,争取早日使三亚水系生态环境治理见到较好的成效”;“下一步,各区、各部门要按照时间节点要求,继续扎扎实实将各项治理措施落实到位,同时注意查漏补缺,抓紧时间推进相关工作,努力完成今年三亚河治理目标任务”……在多次市长办公会和实地调研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岩峻都重点强调了三亚河的治理。因为对三亚而言,生态环境不是外在的“衣装”,而是赖以维系的生命线。

修复海岸线,河海治理同步。2015年,三亚拆除侵占海岸线违法建筑5.5万平方米,修复2.6公里海岸线,补沙22.3万立方米,恢复三亚湾15公里原生植被,补种海防林279亩。经过近两年的修复,三亚海水如今一类水质占98%以上。“目前,三亚湾人工补沙实验段拦沙堤工程项目已完成包括设计等在内的全部前期手续,正在开展施工招标工作。”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亚湾人工补沙项目为三亚湾东段(美亚航空临时水上飞机栈桥北侧净距约14.3米),将建设一条长116米的栈道式拦沙堤,临时施工便道,填沙约1.5万立方米。

今年内完成35处破损山体修复

如今,漫步在抱坡岭脚下,只见三角梅、凤凰树以及自然生长的各色野花野草摇曳生姿,除了满眼的绿,还有红的、黄的、粉的花草点缀其间,多彩色调和谐地铺展在山岭上,一派花香鸟语让人心旷神怡。谁都不曾想到,这里原来是一块“秃头”山,经过三亚市委、市政府近两年的“精心装扮”,才有了如今的美景。

山体修复工程犹如一个个神奇的“调色盘”,去年三亚已成功修复抱坡岭等受损山体,12.6万平方米的绿色重现山间,绿化率接近100%。今年,三亚还将全面开展“双修”升级版建设,加大山体修复力度,41万平方米的增绿将给35个破损山体重披“绿衣裳”。一道道经年累月的“伤疤”将逐一修复,三亚城市品质和形象不断提升,更多的本地群众和外来游客持续提升幸福感。

加快建设市政公园、绿道

从长远发展上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不仅如此,生态环境也与市民百姓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生态环境改善了,市政公园、绿道多了,人们的心情也会愉悦;相反,生态环境破坏了,人们的根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幸福指数自然也就降低了。

“以前健身都不知道去哪儿好,现在家门口就有好几个公园,不仅方便,而且环境也很好。”近两年,三亚新建改建了东岸湿地公园、丰兴隆桥头公园、红树林生态公园等八大城市公园,新增近287万平方米绿地。八大城市公园均免费对市民游客开放,有力提升了

市生态功能及宜居指数。

在生态公园建设上,三亚不惜重金、不遗余力,让市民游客尽享生态之城、健康之城。记者了解到,今年三亚“双修”计划建设新岸湿地公园、抱坡溪湿地公园、荔枝沟社区公园、月川中轴带状公园等4座公园,另外还有月川滨河公园、同心家园三期周边街头绿地、月川生态绿道工程及三亚市301医院-蜈支洲岛码头路段、海棠湾海岸大道、海棠湾湾坡路-江林路等16条道路绿化彩化工程。

有业内人士表示,注重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态文明。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也将成为提升三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力支撑。

三亚已经走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前列,我们距离生态宜居还有多远美好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


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资讯